中國史地(平)

寶藏:臺灣是寶島,寶在哪裡?如何尋寶?(布克文化) 
商品名稱
|
寶藏:臺灣是寶島,寶在哪裡?如何尋寶?(布克文化)
商品編號
|
9786267337066
作者
|
王賜章
出版者
|
布克文化
ISBN碼
|
9786267337066
精/平裝
|
平裝
庫存量
|
缺貨
定價
|
450元
網路折扣
|
405
會員售價
|
383
留言詢價 / 預購

作者介紹

王賜章
一位長年投入文化關懷及對民間習俗信仰有深度參與的地方文史專家,年輕時是創業家,在商貿事業及教育事業頗有成就。同時深耕基層,擔任多年里長,雖然卸任多年,至今依然是臺北市東湖地區受人尊敬的「里長伯」。

他是臺灣第一位推動「垃圾不落地」的里長,後來成為全國效法對象,更是臺北夜櫻季活動的觀念創建和落實實踐者。其他包含捷運文湖線建設、內溝溪綠美化,及在地停車位改善等公共工程,他都是幕後協調人力支援的大功臣。

長年行善並且關注鄉里事務的他,累積從小身為東湖兩百年開拓肇基王氏家族後裔的文化觀察,同時深入考察研究歷史,以及種種民間信仰習俗影響力,推出「正見」學說,並出版本書,積極推動讀經積善運動,是這個時代的一位良心學者。
商品規格

規格:平裝 / 336頁 / 21 x 14.8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出版地:台灣
商品詳述

讓無字之書為你開啟一扇通往東方文化和德育教育的奇妙之門!

中華文化的寶藏在德育,透過無字之書的教育,
培育社會上每個人都成為有人格、有路用的人。


中華文化以釋、儒、道,縱橫維繫著先賢們「生命之道、生活之道、生存之道」,這些智慧的結晶,透過精心規畫的民間信仰和民俗活動,在日常生活中,不著痕跡地達到教化眾生成為「有人格、有路用」之人,進而建構和諧及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寶藏」就圍繞在我們身邊,熠熠含光,唾手可得。民間信仰與民俗活動,是在傳遞中華文化、教化人心,消弭目前眾多社會問題於無形,也可以幫助眾人家庭美滿、事業成功。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而這個「美」的源頭,即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希望大家都來取寶,讓我們成為「有人格、有路用」的良才。

~專文推薦~
吳清基(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
何福田(退休教授)
周老爹(公民記者)
翁繩玉(教育廣播電臺主持人)
陳德榮(企業家)
楊國德(朝陽科技大學教授)
賈俊國(布克文化總編輯)
劉進明(臺灣公安學會理事長)
蔡青蓉

【導讀】
發聾振聵的良心之聲,王賜章的寶藏,帶你找回曾有的寶藏
蔡明憲/媒體記者暨文字工作者

首先我要表達十二萬分的感謝,也非常榮幸可以跟王賜章先生學習。
認識王賜章先生,是因為地緣關係,他是我們東湖地區的在地名人,年輕時候創業有成,並且也長期深耕整個內湖地區,曾擔任東湖里里長多年,非常具有名望頗獲尊敬,套句本書的一個觀念比擬:王賜章先生就像是這裡的「土地公」,造福鄉里、以德服人,時時刻刻都在關心鄉親的福祉。

東湖土地公 王賜章其人其事
我自己身為資深的內湖人,也看見王賜章先生帶給地方的重要貢獻,他不僅僅擁有睿智遠見,總是能「看事看重點、觀察觀全面」,是地方最重要的意見領袖,並且他是不折不扣的行動派,不只「坐而言」,更是「起而行」。多年來他親身參予並打造長遠影響力的建樹,多到不可勝數。這裡就不談從前,光以2017年後的近五年,他所建立的功績,就有口皆碑。舉其中一件不僅名聞在地,事實上已經全國皆知的大事:那就是由王賜章先生領軍,帶動的內溝溪復育事業,經過幾年的努力付出,已經卓然有成。現在人們都已經知道:在臺北有個不輸日本目黑川的櫻花祭遊河景點,那就是東湖賞夜櫻。

說是賞夜櫻,其實當然日夜都可以看到美麗的櫻花,只是特別強調夜櫻凸顯這裡的更多樣:不分晨昏都可以賞花。如今東湖賞櫻已經被正式列為臺北年度重要節慶,也是海外人士認識臺北的一個知名代表地標。
重點是,賞櫻不是一個單純表面華麗的活動設計,而是背後有一套整體且深入的規劃,真正美麗的根源,不是花花草草,而是從源頭做起,做到爭取改善鯉魚洄游產卵的魚道以及產卵的環境,乃至於重建已經消失的鯉魚溯溪產卵盛況,說起來那簡直是奇蹟,就好比將已經滅絕的恐龍重新找回來那般的神奇。這背後有多少的運籌帷幄?必須做多少的溝通整合?不誇張地說,為了整條溪的美麗健康,王賜章先生踏破不知多少雙鞋,親自走踏整條流域,拜訪會見了數百人,並以他的人格魅力帶起全地區人們齊心的投入,像是引入櫻花,也絕非去買幾顆種子撒在河邊就可以成事。這中間有多少的實驗、失敗又重來,水土不服再做新的嘗試,經過鍥而不捨的多少寒暑,最終他成功了:復育了河川,也美麗了的臺北。

談起帶來深遠影響力,這裡一定還要介紹王賜章先生另一件造福後代子孫的傳奇:王賜章先生1990年擔任東湖里長,由於當時臺北市垃圾收集方式造成全市夜間有如垃圾城,為了徹底解決這個令人困擾的問題,在里內自行推動垃圾不落地,事成之後臺北市環保局參考其經驗全市推廣,徹底改善市容景觀和環境衛生,臺北市的垃圾收集方式成為上海世博會臺北館的展覽主題,王賜章先生可以說是臺灣垃圾不落地的鼻祖。
必須說,王賜章先生的人生本就可以是一本勵志故事。
但如同他做人做事的風格,他不愛彰顯自己,他寧願把心力投入在助人,因此他沒有出版傳記,反倒他寫了這本對整個社會可以做到發聾振聵的好書。如同讀者諸君可以從前面敘述看到,王賜章先生是一個如此做事用心認真的人,他也用這般的用心,成就這本書。
身為有這榮幸跟隨他學習的內湖人,如今我又蒙他不棄嫌,要我為他的書做介紹,因此我先真誠地講述我對王賜章先生為人的敬仰,接著我要簡單闡述我對這本書的心得。

如何閱讀本書?
對許多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在還沒翻開這本書前,第一個想法可能會認為,這是一本什麼冒險傳奇小說之類的書,等知道內容主題是有關德育,心中又會想到「教條」、「訓話」乃至於「封建八股」之類的總之就是長輩在訓話的概念。
如果因為這樣想,而忽略了這本書,那真的是非常可惜,結合本書書名來比喻,那就等同是「過寶山而不入」。
不過某個角度來說,這本書的確也不是很容易懂的書,雖然王賜章先生已經設法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來闡述,但說真的這本書攸關的是千年的中華文化發展源頭,並且要能夠既講述臺灣社會的變遷,又能以宏觀角度做東西方對比,並且還要將數十年來人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導正,那真的不是件容易的工程。
所以就算沒有「過寶山而不入」,也擔心人們會「入寶山卻空出而歸」。畢竟,所謂寶藏,也不是那麼容易取得,這是本讀者必須靜下心來,用心去感悟作者王賜章先生理念的書。
以下,我也盡量用深入淺出的導覽方式,和讀者們分享閱讀這本書的重點:

以無字之書證有字之書
本書的內容牽涉深遠,也無法透過三言兩語就簡單介紹。但如果說是否可以僅以一個關鍵觀念讓讀者更加明白呢?那麼就是這句話:「以無字之書證有字之書」。
再進一步說,無字之書證有字之書,「證」的是什麼呢?
證的就是你我從小至今,所受到的心靈及人格教育。

各位回想自己的求學過程,那些德育觀念怎樣養成的?是透過書本的多?還是透過其他方式?諸如幼稚園時候,老師告訴你吃飯前要洗手手,不要搶小朋友的玩具,要跟其他小朋友和睦相處。那是什麼方式?其實對特別是學齡前孩童來說,大家都還不太識字,孩子們主要學習的方式就是透過「無字之書」。但更長大些後,孩童可以看得懂文字了,就可以看到書上介紹的孝順啦!友愛啦!等故事,還有學園中到處貼的教人做人處事的文宣標語,這時候才進入「有字之書」的時代。
然而,如果只是這麼淺顯易懂的道理,簡單講就是身教言教,那也不需要特別出這本書來介紹了。本書所談的無字之書,遠遠超越言教身教的境界,並且在文化意涵上跨越兩三千年,談論的是明明你我每天都可看見,卻已然忘記的無字之書。
這些無字之書也就是本書要帶領讀者「找回來」的寶藏。
無字之書證有字之書,證的就是這樣的道理:讓心靈教化人格養的功效與有字之書並駕齊驅,受益的範圍是全面性,受益的人是一輩子!

對本書的讀者來說,有一個必須要突破的觀念,那就是我們從出生以來就習以為常的事,也就是「透過文字認識世界」,包括如今所謂三年級、四年級生,也就是民國三、四○年代(西元1940、5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其實都已經是處在有字之書的時代。但其實再往前追溯,大約日據時代,那時的社會有很高比例的文盲,更別說再更往前年代,「識字」這件事可能就已經代表社會上極少數的菁英,例如中國歷朝歷代,真正的知識分子非常少,可能不到總人口的百分之一。在那樣的時代裡,並且這時期可是長達一、兩千年以上喔!「無字之書」才是常態呢!在從前大部分時候並不是「透過文字認識世界」。
那也好比我們說千禧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各各都是「透過手機螢幕認識世界」,那又是另一種時代變遷的概念了。
回歸我們主題:為何說是「用無字之書證有字之書」呢?
這裡我們就要提起一句《孟子》講過的話:「盡信書不如無書」,這是現代人的通病,也就是我們全部都被文字所局限了,但文字卻不一定是正確的。經常是強勢文化會主導文字。
舉兩個最典型的例子,事實上也是本書在談「德之失」時有提到的兩個現象:第一個就是強勢西方文化凌壓東方文化,導致現代人都服膺西方理念,不僅瘋迷好萊塢文化,實際上我們現代的日常生活,絕大多數都受到西方影響,舉凡小家庭、民主、示威抗議,以及近些年呼喊的同婚議題等等,大家都以為這是「時勢」,卻不知曉我們被西方用強勢文化牽著我們鼻子走。
第二個是媒體主導輿論、輿論主導生活。想想我們現在自以為豐富的知識,真的都是「正確」的嗎?到底哪些是真理?哪些其實是有人刻意主導媒體發散的訊息?身為平凡百姓的我們真的都知道嗎?
媒體時代的悲哀,也正是有字時代以來的悲哀,那就是媒體帶動社會改變,並且是不好的改變,那是因為媒體喜歡腥羶色以及「惟恐天下不亂」的主題,長久以來媒體就是「抑善揚惡」的平臺,這對如今社會的動亂以及人心不安有很大的影響。這些媒體也變成摧毀東方文化的工具,就如同在本書重點闡述到的德育重要角色——宮廟,就是被汙名化很嚴重,也是導致原本扮演重要香火傳承角色的宮廟失質失能失靈的主因。

無字之書,不是王賜章先生的發明,但將無字之書作為貫穿東方文化(中華文化)脈絡,卻是他的獨創。所謂的無字之書,在本書有專篇闡述,在這裡我們簡單說,就如字面意思般,無字之書就是「不需要透過文字」來傳遞知識觀念文化的方法,包括所謂言教身教,以及人們逐漸忘記,但曾經是最重要的無字之書:宮廟、神明、民間信仰,民俗活動等等。那些是從前時候「最主力」的德育教育媒介。
理論上,有字跟無字可以並存,並且應該可以相輔相成的,可惜如同前述因為各種強勢外來文化以及負面媒體文化影響,如今原本的無字之書被汙名化,人們已經忘記了無字之書的價值,而只一味的遵從有字之書的內容,好書講的內容
自然可以學習,但如果是錯誤內容也照章學習(例如媒體報導的社會負面新聞),那就不好了。
王賜章先生投入數年心力,研究及整理出本書,目的之一是找回曾有的無字之書價值,也希望因此可以改善社會風氣。
以無字證有字,就好比你現在讀這本書,這當然是有字之書,但書中提到的德育:忠孝仁愛禮智信等等,文字就只是文字,背熟文字不代表你真的就可以執行德育,所以要以「無字證有字」,也就是「如何在生活中具體落實」?這也是王賜章先生撰寫本書的用心所在。

讓我們深入內裡看事情
以架構來說,本書書有個明確的架構,並且從頭到尾都遵循著一套可以周而復始的理念,就像中國傳統道家的太極圖,本書提出根源、提出鏈結、提到斷鏈,也提到如何復興的建議。並且書中用的字句絕不艱深,舉的例子都是你我耳熟能詳的,例如觀世音媽祖土地公,例如搶孤炸寒單中元祭等等。
留言詢價 / 預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