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平)

傷寒明理論(大元) 
商品名稱
|
傷寒明理論(大元)
商品編號
|
5006**
作者
|
成無己
出版者
|
大元書局
ISBN碼
|
9789865817466
精/平裝
|
平裝
庫存量
|
1
定價
|
400元
網路折扣
|
360
會員售價
|
340
放入購物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成無己

  宋代山東聊攝(今山東陽穀)人,約生於北宋嘉祐治平年間,(l063或1066~1156年間,卒年九十餘歲。後聊攝為金兵所占,遂成金人。

  成無己出生于世醫家庭,自幼攻讀醫學。他對《內經》、《難經》、《傷寒論》等古代經典皆有研究,尤其是對於《傷寒論》最為推崇。

  他專力鑽研該書數十年,以《內經》、《難經》理論為依據,對該書進行了全面注釋,撰成《注解傷寒論》10卷,為現存最早全面注解《傷寒論》之作,對後世影響極大。另撰《傷寒明理論》4卷,將經典著作與個人心得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啟迪後學產生了重要作用。

  成氏世代行醫,對理論與臨床均有擅長,是宋金時期研究《傷寒論》的大家之一,也是傷寒學派的主要代表醫家之一。

  其著作有三,《注解傷寒論》、《傷寒明理論》、《藥方論》。在成氏以前,研究《傷寒論》者雖已有孫思邈,在其同時代亦有朱肱、龐安時等人,但他們均未對《傷寒論》原文進行注解,成無已以《內經》、《難經》的理論為基礎,對《傷寒論》條文加以注解,由於前無他人可鑒,難度很大,致使該書著成時成氏已至八十高齡,前後長達四十餘年。

  也正由於成氏注解《傷寒論》的古奧原文,致使這部有很大實用價值的著作才得以廣泛流傳,被醫家所理解與重視,使研究者越來越多,促進了傷寒學派的發展。

  成無已在《注解傷寒論》一書中,運用《內》、《難》之學的理論為指導,來分析其病機、治則、方劑等,使《內經》、《難經》與《傷寒論》之間一脈相承,完全符合仲景著書的原意,成為後世醫家研究《傷寒論》的主要注本之一。

  例如對《傷寒論》「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一條,成氏解釋說:「太陽病,因發汗,遂汗漏不止而惡風者,為陽氣不足,因發汗,陽氣益虛,而皮膚不固也。

  《內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小便難者,汗出亡津液,陽氣虛弱,不能施化。四肢者,諸陽之本也。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亡陽而津脫也」。

  《針經》曰:「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與桂枝加附子湯,以溫經複陽」。

  這裡,成氏引證之兩段《內經》原文,第一段是指《素問•靈蘭秘典論》,第二段的《針經》即《靈樞》,又稱《九卷》,出自《靈樞•決氣篇》。

  又如,成氏解釋仲景之方,也以《內經》、《難經》的理論來說明。

  如其解釋桂枝湯時說:

  「《內經》曰:辛甘發散為陽,桂枝湯辛甘之劑也」。

  注解四逆湯時云:

  「《內經》曰:寒淫於內,治以甘熱。又曰:寒淫所勝,平以辛熱,甘草薑附相合,為甘辛大熱之劑,乃可發散陰陽之氣」。

  這裡成氏以《素問》中的《生氣通天論》、《至真要大論》二篇關於四氣、五味、陰陽之理來解釋仲景組方之義,簡潔明瞭。

  尤其在解釋小青龍湯時,成氏說:「寒邪在表,非甘辛不能散之,麻黃、桂枝、甘草之辛甘,以發散表邪。水停心下而不行,則腎氣燥。

  《內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乾薑、細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氣而潤腎。咳逆而喘,則肺氣逆,《內經》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藥、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氣而安肺」。

  這裡成氏運用《素問•髒氣法時論》的經文,以說明小青龍湯散外寒化內飲的機理。

  成無已醫學造詣極深,又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是第—個全面注解《傷寒論》的醫家,同時又結合臨床應用,明辨傷寒常見症狀之理,以便於臨床診斷之用。

  在中國醫學的傷寒學研究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後世傷寒學派諸家產生很大影響。

  成氏家世儒醫,才識明敏,記聞賅博,他精傷寒學,鑽研數十年。著有《注解傷寒論》10卷(1144年)、《傷寒明理論》3卷(1142年)、《藥方論》1卷等。

  他以經注論,以論證經,辨證明理,是注解《傷寒論》的第一家,也是傷寒學派的代表人物。其創始艱難,厥功甚偉,給人無窮啟迪,深得後世讚譽。

  《傷寒明理論》是一部從症狀學和方劑學角度闡發傷寒之理的古代名著,凡所闡釋,悉尊《內經》。

  全書共四卷,卷一至卷三圍繞所選《傷寒論》中50個主要證候,析其形證,辨其異同,殊為精當。

  卷四為藥方論,擇《傷寒論》常用方20首,將藥之寒溫,證之虛實,方之大小、奇偶、遠近等諸般要義,加以引證。
商品規格

規格:平裝 / 382頁 / 15 x 21 x 1.9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商品詳述

  《傷寒明理論》四卷,是一部中國醫學著作。金•成無己撰。約刊於1156年。是《傷寒論》的註解之作。有部份抄本題為嚴器之作,經考證應該是傳抄造成的錯誤。

  卷一至三,扼要地辨析了傷寒50種證候的病象和病理,「使習醫之流,讀其論而知其理,識其證而別其病,胸中了然而無惑」(本書嚴器之序)。

  卷四專論方藥,選《傷寒論》常用方20首,強調配伍制使的關系,並以經典醫著結合個人體會加以分析。

  對於《傷寒論》的50個證作了分析此較。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20首的方義。

  《傷寒明理論》作者對傷寒論研究很深,縱橫無際,得心應手,故能深明其理,撰成此書。

  本書為學習《傷寒論》的補充讀物。現存宋、明、清十多種刻本、及《古今醫統正脈》、《中國醫學大成》本。

  它以《傷寒論》為底本,依證症作為分類,整理傷寒論的條文與方劑,再加上自己的心得而寫作而成。其中多引《內經》為根據,會通《內經》與《傷寒論》,為後世註解《傷寒論》的先驅。
最近看過

放入購物車